斗门区综合治理全力打好水污染防治攻坚战
2019-11-25 点击 0 作者: 来源:

两年前,斗门区8条河涌被列入“全国城市黑臭水体整治监管平台”。

污染在河涌,根源在岸上。借鉴各地经验、总结本地做法,斗门区深入实施黑臭河涌整治,积极推动河长制从“全面建立”到“全面见效”,通过工程建设和行政监管手段,从源头上治理污染。

两年励精图治,8条河涌整治取得积极进展:两条今年年初通过省住建厅考核,其它6条将在今年年底前接受评估验收。

8条河涌年底“大考”

走在五福涌旁边的绿道上,以前扑面而来的臭味闻不到了。河水逐渐清澈,在阳光下波光粼粼,河水中小鱼群依稀可见。

五福涌全长3.9公里。两年以来,经过多方面综合整治,这条曾经让村民们避而远之的黑臭河涌,已经脱胎换骨,呈现崭新面貌。

“五福涌的整治已经进入收尾阶段,今年年底前要接受我省‘初见成效’的考核,明年将接受‘长制久清’的考核。从目前的水质监测情况看,已达到‘初见成效’的目标。”斗门区水务局有关负责人表示。

五福涌黑臭水体的整治和改观,是斗门区打好、打赢水污染防治攻坚战的生动实践。

2015年,国务院颁布实施《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此后,住建部、环保部联合印发《城市黑臭水体整治工作指南》,对黑臭水体整治提出具体时间节点和指标要求。2017年,斗门区8条黑臭河涌即五福涌、鸡咀涌、新青正涌、合禾涌、白头翁涌、咸坑河、沙龙涌和新青工业园排洪渠,被列入“全国城市黑臭水体整治监管平台”。

斗门区委、区政府对此高度重视,按照中央、省市部署,深入推进问题河涌和8条黑臭河涌的综合整治,下定决心打赢这场水污染防治攻坚战,抓好水资源保护、水污染防治、水环境改善、水生态修复等工作。

2017年9月,斗门区启动对黑臭河涌的整合治理。斗门区8条黑臭河涌建立区、镇、村三级河长体系,区党政主要领导分别担任8条黑臭河涌的区级河长,实行党政一把手亲自抓,高位推进,全面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

两年来,斗门区共计投入资金4.5亿元,8条黑臭河涌整治取得实质性进展和成效:完成河道清淤21.92万立方米,铺设截污管网20公里,整治入河排污口362个,其水质已从整治前的重度黑臭,逐步转为轻度黑臭或无黑臭;白头翁涌和沙龙涌今年年初通过省住建厅考核,实现“初见成效”目标,其它6条将在今年年底前接受评估验收。

源头治理实现“长制久清”

与五福涌的静候“大考”不同,新青正涌整治工程正在如火如荼进行,以期在今年年底赶上并通过“大考”。

“摸查发现,新青正涌的源头治理不够彻底,仍然有污水直排,严重影响到整治效果。”斗门区水务局有关负责人表示,目前正在对新青正涌的暗渠段进行施工,将此前加装水泥盖板的排洪渠打开,清疏之后对排查出来的排污口进行截污,将这些污水纳入市政管网,从源头上杜绝污染物入河。“在8条黑臭河涌整治过程中,偷排漏排现象时有发生,沿河仍有部分群众私设排污口,上游河段或周边支流水质黑臭,影响整治效果。”该负责人表示。

像新青正涌一样,从被列入“全国城市黑臭水体整治监管平台”,到全面综合整治;从今年年初首期《问政珠海》电视节目反映“整治进度慢”等问题,到调整思路采用新技术,斗门区深入推进黑臭河涌整治的过程,绝非一帆风顺,而是针对不断出现的新问题,进行深入思考、总结,采用更符合实际情况的举措和机制进行解决,使整治收到实效。

凡益之道,与时偕行。为打赢这场水污染防治攻坚战,11月5日,斗门区召开全面推行河长制工作领导小组会议。13日,举行黑臭水体整治攻坚动员会,要求突出问题导向,直面问题,全力冲刺、加快整治项目收尾,确保今年年底黑臭河涌消除黑臭,实现“初步见效”目标;2020年实现“长制久清”。

污染在河涌,根源在岸上。实现黑臭水体的整治目标,不仅要增加水动力条件,更重要的是采取相应工程建设和行政监管手段,杜绝污染物下河。为此,斗门区采取有力举措,进一步推进源头治理。

系统治理上游水体:将上游村庄污水溢流问题纳入整治计划,对上游支流、排洪渠内排污口进行截污纳管;

落实长效管理机制:狠抓监管执法到位,通过开展专项行动,对8条黑臭河涌流域内工业企业进行全面排查和现场监管执法,严厉打击工业企业环境违法行为;

巩固现有整治成效:制定巡查路线,提升巡查频次力度,做到及时发现、及时上报、及时整改,避免黑臭河涌两岸违建清拆后出现二次重建、乱堆乱放、乱丢垃圾等,巩固现有整治成效;

加强常规水质监测:定期对8条黑臭河涌开展常规水质监测。

农村污水妥善处理助力河涌整治

白头翁涌全长1.6公里,河水在月坑村形成U型,似将月坑村环抱其中。

经过前期整治,白头翁涌上游22处生活污水和农业污水排水口全部被清理完毕。此外,河涌两岸栽种了大榕树和绿植,已成为村里的景观小公园,黑臭水体发生了可喜变化。“从河边走过,闻不到臭味了。”村民李功德开心地表示。

去年5月7日,广东省水利厅官网刊文:在斗门区8条黑臭河涌治理中,白头翁涌整治效果显著。今年年初,白头翁涌和沙龙涌率先通过我省“初见成效”考核,实现黑臭水体整治的第一阶段目标。

白头翁涌的前后变化,得益于月坑村内修建的分散式污水处理站点。

斗门区有127个行政村居,农村总人口占全市农村人口的近9成。农村污水处理情况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乡村振兴“生态宜居、治理有效”的成败。

据悉,斗门区纳入农村污水处理设施建设计划的村居共125个,截至目前,共建成分散式污水处理站点101座,建成农村污水收集管网或整治排污渠约252.53公里。按照斗门区委、区政府部署安排,这些农村污水处理站点及配套管网,由斗门区城投公司进行分批接收管理。至今年年底,这101座污水处理站点将恢复正常运行。

据斗门区水务局有关负责人介绍,随着农村污水得到妥善处理,全区的问题河涌和8条“黑臭”河涌的整治效果将更上一层楼。届时,将实现“水清、岸绿、生态、景美、海绵”目标,切实改善、提升城乡人居环境和文明程度,增进民生福祉,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作者:乐居网  来源:乐居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