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祥荣:互联网能不能成为环保利器?
2015-07-01 点击 0 作者: 来源:
  环境问题处理得好不好,是摆在全党、全国人民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正确处理环境问题,对党和国家的现代化治理能力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是环境问题可能引发政治和社会问题。我国正处在社会转型期,环境欠帐可能对政治和社会稳定构成威胁。二是围绕环境问题的网络争论可能引发外交争端。在互联网背景下,环境问题极有可能,甚至已经成为外交武器。三是环境问题可能演化为经济现象,深刻地影响公众的生活、生产方式。前段时间,雾霾话题升温,多个环保股票涨停,有人戏称这是网络时代的雾霾经济。我认为,如果舆论引导得当,互联网绝对可以成为解决环境问题的利器。反之,互联网就有可能成为环境次生灾害的温床。因此,我们应该高度重视并深入研究互联网与环境问题的深刻关系,充分运用互联网思维,加强舆论引导和良性互动,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中央网信办成立以来,积极贯彻中央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指示精神和有关部署,加强生态环境问题的网上舆论引导,掌握网上舆论主动权,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保障社会和谐、维护国家利益和形象,营造良好的网上舆论氛围。

  首先,推动生态环保网上正面宣传常态化。中央网信办将生态文明网上正面引导宣传贯穿于日常工作中,大力宣扬党和政府保护生态环境的坚定决心、政策举措和进展成效,引导全社会积极投身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污染防治。同时组织网站,以易于传播和接受的方式,介绍我国环境治理的举措和成效,普及有关科学知识,传播放大我国在环境问题上的正面声音。

  其次,开展“京津冀协调一体发展˙治霾行动”等重大主题宣传活动。组织网站,宣传报道各地在调结构、治理大气污染方面的举措成效,组织“雾霾治理,从我做起”系列微倡议活动。引导全社会积极参与环保事业,开展“雾霾治理,网民不只是说”等行动,以网民引导网民,带动全社会共同治理雾霾。

  最后,做好环境突发事件网上舆论引导。针对环境突发事件,积极组织各网站,及时报道权威信息,减少误读误判,减轻公众心理恐慌,有效引导网上舆论走向,做好情绪疏导,引导网民依法、理性、平和的表达诉求,防止不满情绪发酵。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60余次谈及生态文明建设有关问题,提出了生态环境工作的总体方向和目标。我们愿意与环境保护部和其他主管部门一起,与媒体、社会团体通力协作,营造有利于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良好网上氛围,早日实现绿水青山环绕的伟大中国梦。

作者:佚名  来源:中国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