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阶段,环境产业有着诸多节点性事件出现,部分如下: 2002年,威立雅溢价收购上海浦东自来水公司50%股权,7亿资产,以20亿成交。开创城市水业溢价收购的先河。该项目合作期限为50年,收购时仅运行两年半。 2002年,首创股份出资9000万元与马鞍山自来水公司合资成立马鞍山首创水务有限责任公司,该公司拥有45万吨/日的制水能力。该项目代表了首创战略转型后确定的主导投资模式。 2003年,桑德集团通过收购控股ST原宜,以“国投资源”(2005年更名为合加资源)借壳上市,并以BOT形式与九个市区签订污水处理合同。 2003年,威立雅与深圳水务集团签署了一份为期50年的市政外包服务合同。次年,深圳水务集团向威立雅水务和首创股份联合出让45%的股权。 2007年,威立雅水务出资17.1亿元溢价收购兰州供水集团45%的股权。 2007年,金州环境拿下15个水务项目,业绩大幅提升。 2008年,北控水务出资13.71亿港元收购中科成88.4%的股权,引入混合所有制。 2009年,创业板正式设立,为技术型企业打开资本通道。 第三阶段 2010-2013年 环保入列战略性新兴产业,大资本时代加速 这一时期是“十一五”收官与“十二五”的开局阶段。如同宏观经济一样,金融危机余波渐去,受节能减排、投资拉动、水价调整等因素的影响,中国城市水业出现新气象。 2010年9月,国务院下发《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明确选择节能环保为战略新兴产业之一。在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规划的推动下,环境服务业概念引导行业进行全新发展模式探索。服务均等性扩展了水业服务的范围,城市水业的新增市场正在快速向城镇扩展。“十二五”期间,氨氮和氮氧化物的控制需求及成本管控需求,让提标改造、精细化运营成为行业重点,污泥处理处置的技术水平和运营管理精细化需求也被提上日程。整体来看,战略转型、商业模式创新、产业链扩张、上市融资成为水业市场的关键词。大资本时代加速:更多企业认识到资本的力量,开始重视资本对接。环境实业家开始接受金融洗礼,资本市场快速放大了企业间的发展差距,如北控水务借助投资策略稳定行业王者地位,碧水源的快速发展让产业侧目。 更多知名环保企业在创业板上市,中小型公司也大都引入战略投资者;传统水务公司改制问题提上日程;大型水务集团不断扩张;央企也纷纷将触角深入水务领域。市场表现上,以威立雅、中法水务为代表的外资水务巨头,在市场中依然蛰伏着;以北控水务、首创股份为代表的国有企业,凭借资本、市场规模等多重优势,依然引领着水业市场的发展方向,通过并购/收购进行着产业链的扩张;以桑德集团、国祯环保为代表的民营私企,融资能力的提升为他们成长所必备;以中持环保、博天环境为代表的中、小环保企业,战略转型、业务模式创新成为企业发展的必修课。 这一阶段,环境产业重要事件如下: 2010年,碧水源成功登陆深圳证券交易所创业板,发行市盈率达94.52倍。 2012年,北京市第十水厂项目开工。该项目见证了北京市政公用基础设施改革开放的历程。 2013年,北控水务2.7亿收购北京建工环境发展有限责任公司60%股权,13.5亿收购标准水务36个项目,以9.55亿收购实康水务9个水务项目。 2013年,桑德国际收购北京市政集团下的朝阳区垡头污水处理厂、顺义区李桥污水处理厂、石景山区五里坨污水处理厂3座污水厂。 第四阶段 2014-2017年 环境治理进入效果时代,PPP成热潮,跨界共生重塑产业格局,“两山论”引领产业方向 在这一时期,政策的推动下,环保产业站在了风口。《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出台,让环境治理进入效果时代。后续《城市黑臭水体整治工作指南》的推出,将民众感受和治理效果提上了新的高度,带动了水业市场迎来高速发展的新机遇,水环境治理成为市场热点。 《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征求意见稿)的发布,吹响了提标改造和污泥处理号角。《国务院关于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的意见》(俗称43号文),对2008年以来愈演愈烈的投融资平台模式举起了手术刀,PPP开始被委以重任,部委及各地方政府陆续推出PPP项目库,市场上掀起PPP热潮。同时PPP发展的一些问题也逐步得到重视,市场规范逐步加强。 国际化、资本化、互联网、生态化四重力量推送环境产业变革与重构。单个项目投资发展到了十亿、百亿级城市投资,资本体量及杠杆不断加大。博天环境、中持环保等环保企业成功上市,搭上资本大车;PPP与大项目推动了央企、国企下场拿单,“野蛮人、跨界”成为近年高频词汇;GE水处理被卖出、柏林水务被复星收购,昭示着外资企业在华发展的一段轮回路。 随着环保要求越来越高,企业承担的风险加大,水务市场在经过了“春秋时代”、“战国时代”后,重回战略合作的时代。产业关系从上下游、甲乙方过渡到了利益共同体。构建共赢的生态、实现产业全能高手到结构化供给改革,成了多数大公司的战略倾向。如北控水务在通州水环境治理项目中,生态化地整合了20多家技术资源合作者,理念和合作方式都与以往有很大变化。与此相对应,行业从项目时代进入公司时代。 与此同时,国家对环境问题日益重视:生态文明建设成为五位一体的重要组成,“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被写进党章,“两山论”成为发展方向,习近平指出,要向保护生命一样保护生态环境。环保督察雷厉风行,影响深远,也为环保产业创造出更多空间。 这一阶段,环境产业再次呈现大开大合之势,市场涌现出系列代表事件: 2014年,北排集团与国投创新签订协议,组建合资公司——北京北排水环境发展有限公司,北排集团将旗下核心资产作价70亿元装入北排水环境。
2014年,北京控股集团从金州环境投资公司的大股东MBK手中购买了金州环境投资公司92.68%的股份。 2015年,云南水务在港交所正式上市,成为“水十条”发布后,以及PPP背景下的首家环保水处理上市公司。 2015年,清华控股旗下以启迪科服为主的四家公司作为战略投资人,受让桑德集团持有的桑德环境29.8%的股份成为桑德环境第一大股东。 2015-2016年,中国中车、中信集团、葛洲坝、中交建、招商局等一大波野蛮人跨界水业。 2016年,位列“中国市政工程设计八大院”的北京市政院将并入北控集团。 2016年,北控水务、首创股份双双入股开创环保,此次投资行为被称为“环保产业内部生态化的代表之作”。 2016年,被称为“帝王级”的280亿通州水环境系列项目签约,北控水务揽下3包; 2017年,苏伊士完成对通用电气(GE)水处理及工艺过程处理业务的收购交割,作价32亿欧元。 未来 2018年- 正在书写 一切过往,皆为序章。走过漫漫改革路,今日的水业市场才得以生机勃勃地展现在我们面前。而在新的历史时期,伴随外部环境的变化,内部需求侧、交易界面、供给侧的巨大调整,一场更加深刻的变革或许正向我们走来,新阶段的水业亟待新的产业中坚力量继续推动产业发展与市场化进程。 十九大报告后,“党代表人民”理念进一步加深,“两山论”被写入党章。E20环境平台首席合伙人、E20研究院院长、北京大学环境学院兼职教授傅涛判断:“人民的利益落实到环保行业,就是天蓝、地绿、水清。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是基于初心的根本选择,是关系共产党执政基础的大事,绝不会动摇。环境产业在环境政策的驱动下,正在融入经济、融入城市、融入生活、融入社会。在此剧烈变革中,环境产业是两山论落地的中坚力量。在企业层面,需要政治正确,深刻理解党的政治逻辑,毫不犹豫地改变传统商业思维模式,认清大势,顺势而为,构建与党和人民利益相一致的绿色产业空间、产业结构和生产方式,就一定能够获得政治赋能,做大做强。”
未来已来。在深刻变革的背景下,在资本助力的弯道中,未来的水业乃至环保产业,必将迎来最好、也是最坏的时代。变者强,守者弱;强者生,懦者退。未来呼唤着敢于直面变革、勇于肩负时代使命的伟大企业。2018,我们一起将改革进行到底!
来源:中国水网 作者:中国水网